搜尋
搜尋結果
清水公學校禮堂地震後之補強工程
1935年的清晨,臺灣中部遭遇到臺灣史上最為慘重的天然災害-1935年新竹-臺中州大地震,其芮氏規模為7.1,震央位於今苗栗縣三義鄉鯉魚潭水庫及關刀山一帶,因此又名「關刀山地震」,又因內埔屯子腳(舊稱「墩仔腳」,今臺中市后里區)、神岡
清水南國民學校第二屆同學會紀念
照片為臺中市牛罵頭文化協進會提供。西元1897年,成立臺中國語傳習所牛罵頭分教場,明治31年(西元1898年)獨立成為牛罵頭公學校,西元1921年(大正10年)改名為清水第一學校,西元1925年(大正14年)改為清水公學校。
清水公學校班級團體照紀念
西元1935年(昭和10年)4月1日,清水公學校自街上的舊校區遷校至新校區,當時完成的校舍有U型校舍、講堂及一棟校長宿舍,據說當時有些建材及大樹都是由舊校區搬過來再利用,講堂建築在1935年的墩仔腳大地震曾經受損,災後還特別進行補強工
牛罵頭公學校女學童讀書
西元1901年(明治34年),楊肇嘉先生進入牛罵頭公學校就讀,明治41年赴日本東京市黑田高等小學校就讀,隔年再轉入東京京華商業學校,西元1914年(大正3年)返台回到母校牛罵頭公學校任教,之後擔任短暫的清水街街長職務,受鄉親蔡惠如先生
清水公學校校長室
川村秀德為清水公學校第十四任校長,是文武兼備、治校非常嚴格的一位校長,西元1937年(昭和12年),現在在清水國小校門口內的圓環,可見他親植的一棵老榕樹及找人從台北芝山岩搬回來的「誠字碑」,做為清水公學校師生的精神地標。
清水公學校新校舍
座落在清水光華路的清水公學校新建之U字型校舍,為一磚造英國書院建築方格,當時與禮堂及升旗台的建造,均由日人山本勝造的「山本組」承包,再轉包中部著名的土水師張乞及張參根兄弟建造,西元1935年(昭和10年)4月1日啟用。
清水公學校新築工事地鎮祭
清水國小創立於西元1897年(明治30年),最初為台中國語傳習所,在清水舊文昌祠舊址成立牛罵頭分教場,西元1898年,獨立為牛罵頭公學校。後來因原校舍不敷使用,展開遷校計畫,最後選定在現在光華路的校址,當時還是一片筊白筍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