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們空有一身再也派不上用場的好記憶:用一支蛤刀養活一家人,一艘竹排可以掠三千多斤魚的成就感,一次可以抓上千斤魚的阿不倒擰絕技,都只能成為口述歷史的傳奇。梧棲插蚵比南部吊蚵更好的品質與口感從餐桌上消失,擅長編織魚籃、蚵籃的好手藝再也沒有實用性。沿海豐富的漁業資源,因為建港工程與港區工業的污染,流水(台語,漲退潮的水流)早已不知魚蹤。
對面巨大的臺中港橫更在漁寮社區與大海之間,現在的梧棲漁港已經不在梧棲了(清水境內)。後繼有人的家庭,因應之道是轉往高經濟價值的西刀舌、烏魚子等,也有人販賣漁貨,與中部的主要餐廳合作,有的更擁有遠洋的船隊,繼續傳承討海精神。也有討海人在失去大海後轉業成功,運輸業、連鎖餐飲業、冷凍行...用更廣闊的視野,走出另一段更精彩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