麻芛
描述
dct:description
照片中的植物為臺中特殊的農作物黃麻,它的嫩葉「麻芛」被當地人拿來食用,是臺中特有的食物之一。」(出自《團圓食光:世界珍奶與臺中茶飲》一書, 提供本書數位推廣計畫)
日治時期為因應稻米與糖的經濟發展,需要大量麻布袋,黃麻因而傳入臺灣並被有計畫地栽種,黃麻的嫩葉則被人們拿去煮湯,後來經過改良加入地瓜、吻仔魚等配料,成了「麻芛(薏)湯」。麻芛在雲林以南、豐原以北很少人食用,可以說是臺中特有的食材,其中,臺中南屯區是麻芛產量最多的地區,有「麻芛新故鄉」的美譽,當地推動麻芛文化保存已十幾年,早在2004年當地古剎萬和宮內就已設立麻芛文化館,也是臺中第一家民間文化館,2016年更舉辦「南屯麻芛文化節」,推廣麻芛飲食文化。
近年來,麻芛越來越廣為人知,在當地店家的創意研發下,開發出麻芛奶茶、果凍、蛋糕等各類新商品,還有傳承一百五十餘年的老字號餅鋪林金生香,轉型開發以麻芛商品為主的新品牌「研香所」下午茶店,結合傳統與創新、在地與流行,發揚臺中特有的麻芛飲食文化。
隨著都市發展與時代變遷,黃麻的需求量已大不如前,幸而在臺中南屯區民間和商家的共同努力下,麻芛飲食文化不僅被完善地記錄保存下來,更以創新多元的樣貌讓大眾知曉。在了解麻芛飲食文化的背後,也可一窺臺中過往的產業發展過程與庶民生活樣態。
後設資料
藏品彙整
dct:isPartOf
團圓食光:世界珍奶與臺中茶飲
作者
dct:creator
陳炫良
貢獻者
dct:contributor
臺中市政府
出版者
dct:publisher
臺中市政府文化局
大小長度寬窄
dct:extent
尺寸:2,448 x 3,264
關聯資源
dct:relation
藏品日期
dct:date
2016-06-08
語言
dct:language
中文
權利描述
dct:rights
僅得提供有限制之公眾瀏覽
所有權人
dct:rightsHolder
陳炫良
格式
dct:format
圖片(jpg)
類型
dct:type
靜態圖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