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學
《櫟社第一集》
1921年,櫟社二十週年,出版了由傅錫祺主編的同仁詩集《櫟社第一集》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二集》〈斷簡殘編〉ㄧ章(第291頁),1996年6月出版,為保留照片的純樸風味,...
阮朝日寄給陳芳淵的賀年卡
《臺灣新民報》廣告部長阮朝日在1937年寄給旗山陳芳淵的賀年卡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二集》〈斷簡殘編〉ㄧ章(第290頁),1996年6月出版,為保留照片的純樸風味,臺中市政府文化局1994年起向民眾多次徵集珍貴古老照片。...
阮朝日所使用的賀年卡
死於二二八的《臺灣新生報》總經理阮朝日在1937年(時任《臺灣新民報》廣告部長)與其夫人林素所使用的賀年卡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二集》〈斷簡殘編〉ㄧ章(第290頁),1996年6月出版,為保留照片的純樸風味,...
櫟社三十年紀念詩鐘銘
1931年,櫟社創立三十年念詩鐘銘:小扣小鳴,大扣大鳴,願我多士,雅韻同賡,振聾發聵,勿墜清聲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二集》〈斷簡殘編〉ㄧ章(第283頁),1996年6月出版,為保留照片的純樸風味,...
夏季學校的紀念扇子
這面「霧峰庄萊園夏季學校紀念」的扇子,是美臺團辯士郭戊己參加一九二五年文化協會第二回夏季學校(霧峰萊園)的紀念品,背面尚有林獻堂、林幼春、蔡培火的親筆書翰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二集》〈斷簡殘編〉ㄧ章(第276頁),...
林獻堂與留日詩友
1940年,林獻堂(右三)與留日詩友遊箱根強羅,立者左起:1.陳虛谷、2.葉榮鐘、4.陳茂源、5.甘文芳,蹲者:高天成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二集》〈千古風流人物〉ㄧ章(第113頁),1996年6月出版,...
櫟社在林獻堂宅開春會
一九四二年三月一日,櫟社在林獻堂宅開春會,葉榮鐘、張賴玉簾在林獻堂、莊垂勝的推薦下入社,此次與會者有:(前排左起)張賴玉簾、林春懷、林獻堂、張棟梁、傅錫祺、王了庵、呂蘊白、葉榮鐘、(後排左起)莊垂勝、林培英、傅春魁、楊雲鵬、高雪芬、林陳琅...
櫟社在一新會館開臨時總會
一九四一年三月九日,櫟社在霧峰一新會館開臨時總會,讓舊社員的子姪輩也加入櫟社,以為薪火相傳,此幀(左起)前排:林獻堂、張棟梁、傅錫祺、王了庵是舊社員,二排:林春懷、傅春魁、莊垂勝、王鵬傳、林金生暨三排:莊幼岳、林陳琅、蔡柏梁、林培英、...
櫟社乙亥春會
一九三五年四月二十日,櫟社在林獻堂宅開乙亥春會,與會者有(左起)林獻堂、莊太岳、王了庵、張玉書、傅錫祺、林仲衡、張棟梁、林幼春八人,從此幀可看出櫟社已因老成凋謝而日漸式微(背景是景薰樓)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二集》〈...
櫟社甲戌春會
一九三四年五月五日,櫟社在林獻堂宅開甲戌春會,與會者有(前排左起)1.張棟梁、2.張玉書、3.林獻堂、5.傅錫祺、6.林仲衡、7.林幼春、8.陳懷澄,(後排左起)1.蔡子昭、3.莊太岳、4.吳小魯、5.吳燕生、6.王了庵等人。
出自...
櫟社第五回壽樁會
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六日,櫟社第五回壽椿會(慶生會)在吳子瑜的東山別墅舉行,壽星是傅錫祺(1排左4)、陳貫(1排左3),與會者(1排左起)1.張玉書、2.林竹山、6.林耀亭,(2排左起)1.陳懷澄、2.張棟梁、3.吳燕生、4.林仲衡、5....
櫟社第四回壽樁會
一九三○年四月一日,櫟社第四回壽椿會(慶生會),壽星是林獻堂(前左4),與會者:(前排左起)1.吳小魯、2.莊太岳、3.陳懷澄、5.傅錫祺、6.林幼春、7.呂蘊白,(後排左起)1.吳步初、2.吳□□、3.張玉書、4.鄭汝南、5.陳□□、6...
櫟社春季小集
一九二五年四月二十五日,櫟社以:林獻堂(前左4)為第六回臺灣議會設置請願自東京歸來、傅錫祺(前左5)將遊大陸,故有春季小集於林獻堂宅邸,既是洗塵,也是餞行。此幀攝於景薰樓前,前排左起:1.張棟梁、2.張玉書、3.林耀亭、6.陳懷澄,...
櫟社集會於瑾園
一九二○年九月二十七日,櫟社集會於林子瑾的瑾園,此次集會決定:次年,開二十周年祝賀會、刊印社員詩集(《櫟社》第一集)、發行紀念章、立紀念碑於萊園(即林幼春撰書「櫟社二十年間題名碑記」,現仍矗立於明臺家商校園)。
出自《...
櫟社為林獻堂、黃炎盛餞行
1913年,林獻堂(前左3)、黃炎盛(後左4)將遊大陸,三月十九日櫟社社員在詹厝園林痴仙的無悶草堂為兩人餞行,與會者有:(前排左起)1.鄭汝南、4.賴紹堯、5.傅錫祺、6.林痴仙、7.陳懷澄,(後排左起)1.林幼春、2.莊太岳、6....
櫟社歡迎梁啟超來臺
1911年春,梁啟超(前左5)偕同女兒令嫻及湯覺頓來臺,四月二日櫟社特開歡迎會於臺中瑞軒,與會者計三十二人,會後在臺中公園物產陳列館前合照;前左2為林獻堂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二集》〈願為同胞倒海傾〉ㄧ章(第80頁),...
櫟社臺中春會
此幀係1910年4月23日櫟社春會,於臺中公園物產陳列館前合照的人物說明。
1910年4月23日,櫟社社友二十人暨嘉賓三十一人在臺中瑞軒舉行春會,林獻堂在這一年加入櫟社,對櫟社由遺老集團轉型為富民族主義色彩的文人結社,應為關鍵...
櫟社臺中春會
1910年4月23日,櫟社社友二十人暨嘉賓三十一人在臺中瑞軒舉行春會,林獻堂在這一年加入櫟社,對櫟社由遺老集團轉型為富民族主義色彩的文人結社,應為關鍵。此幀係攝於臺中公園物產陳列館前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二集》〈...
櫟社在燕霧秋會
1907年10月16日,櫟社在燕霧大庄(彰化大村鄉)賴紹堯宅邸舉行秋會,與會者有社員十七人,吟友四人;後左1為傅錫祺、前右1莊太岳、前右5賴斐卿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二集》〈願為同胞倒海傾〉ㄧ章(第78頁),...
《臺灣新民報》的廣告
「五百萬民眾的支持.臺灣人唯一的言論機關」《臺灣新民報》,1935年8月15日,登載於東京臺中一中校友會會誌《中一中》創刊號的廣告。此時期已有晚報的發行,次年6月,《臺灣新民報》全部使用日文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二集》〈...
臺灣白話字研究會結業式
1929年4月27日,由蔡培火(三排左7,8、9是王受祿、韓石泉)創辦的臺灣白話字第一回研究會,舉行結業式,此研究會一回三期,每期二週,所謂「臺灣話白話字」就是把臺灣話用羅馬拼音的方式書寫出來,易學易懂。
出自《...
《劍膽琴心:跨越兩個時代的六然居士楊肇嘉》彰化八卦山記
〈彰化八卦山記〉。(引自/《臺灣文藝叢誌》暨其文人社群作品集)
身為臺灣文社會員的楊肇嘉,除了《臺灣文藝叢誌》外,也在臺灣第一個文社──彰化崇文社發表散文策論之作如:〈戲劇改良論〉、〈漢學起衰論〉、〈文明說〉、〈家庭副業獎勵策〉、〈...
吳燕生童年寫真
吳子瑜之女吳燕生,因在北京出生,取名燕生,蓋北京古名燕京之故。當時吳鸞旂抱孫心切,吳子瑜為了不讓父親失望,曾謊報生的是男孩,因此吳燕生人稱「阿狗舍」,而後吳燕生的文采表現,果然不讓鬚眉。她自幼隨父研讀詩書,居北平時受到曹錕、...
沙鹿鎮志-勝蹟篇、藝文篇
編纂本鎮志之宗旨,在於保存地方史料,彰顯先賢遺德,並進而增進鎮民對於鄉土之認識與關懷,藉鑑古而知今。計自民國八十一年九月起蒐集資料,以迄八十二年十二月完稿,編纂耗時長達一年四月有餘始完稿。
本志綱目,內有一記-大事紀,十四篇-地理篇...
新社鄉誌-行政、建設、經濟、教育與藝文篇
新社鄉先民自清乾隆年間,由廣東、福建渡臺。於原住民集結新社後同治年間,陸續進入本鄉定居,開阡陌、闢荒野、胼手胝足,以建鄉梓,子而孫、孫而子,歷二百餘載,以迄於今。期間先民艱辛奮鬥之經過,偶或閒之。而無以述其詳;地方掌故。亦多以訛傳訛。...
新社鄉誌-目錄、鄉域、地理、開發史、住民、建置篇
新社鄉先民自清乾隆年間,由廣東、福建渡臺。於原住民集結新社後同治年間,陸續進入本鄉定居,開阡陌、闢荒野、胼手胝足,以建鄉梓,子而孫、孫而子,歷二百餘載,以迄於今。期間先民艱辛奮鬥之經過,偶或閒之。而無以述其詳;地方掌故。亦多以訛傳訛。...
東勢鎮志-教育志、文化志
回顧東勢鎮,始於原住民泰雅魯族聚居之地,乾隆十二年時,先民從大陸移臺,落腳石岡庄,其後漸越過大甲溪東移至今東勢,大甲溪右岸拓墾始開始,由於先民係廣東客家族系居多,本性勤儉、勇敢,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。雖與原住民衝突迭起,本性和睦,克服困難,...
東勢鎮志-經濟志、人物志、藝文志
回顧東勢鎮,始於原住民泰雅魯族聚居之地,乾隆十二年時,先民從大陸移臺,落腳石岡庄,其後漸越過大甲溪東移至今東勢,大甲溪右岸拓墾始開始,由於先民係廣東客家族系居多,本性勤儉、勇敢,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。雖與原住民衝突迭起,本性和睦,克服困難,...
東勢鎮志-目錄志、封域志、開闢志、沿革志
回顧東勢鎮,始於原住民泰雅魯族聚居之地,乾隆十二年時,先民從大陸移臺,落腳石岡庄,其後漸越過大甲溪東移至今東勢,大甲溪右岸拓墾始開始,由於先民係廣東客家族系居多,本性勤儉、勇敢,篳路藍縷,以啟山林。雖與原住民衝突迭起,本性和睦,克服困難,...
沙鹿鎮志-目錄、大事紀
編纂本鎮志之宗旨,在於保存地方史料,彰顯先賢遺德,並進而增進鎮民對於鄉土之認識與關懷,藉鑑古而知今。計自民國八十一年九月起蒐集資料,以迄八十二年十二月完稿,編纂耗時長達一年四月有餘始完稿。
本志綱目,內有一記-大事紀,十四篇-地理篇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