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會脈動
臺中車站日籍員工離職返國紀念照
太平洋戰爭結束,日本戰敗,在臺的日籍員工均應遣返回國。照片為民國35年(1946年)3月10日鐵路局臺中車站的日籍員工辭職返國,在臺中路段辦公廳前,與臺籍員工惜別紀念之合照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一集》,...
被徵召兵員紀念照
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,於日治時期昭和17年(1942年)4月1日,在臺灣實施陸軍特別志願兵制度,隔年(1943年)7月1日實施海軍特別志願兵制度,分別有許多青年被徵調至南洋各地參與戰爭。此張照片為1943年9月24日被徵召兵員(...
日治時期陳榮穿軍屬服飾
照片中的人為陳榮先生,穿軍服帶長指揮刀,但不是日本軍人,而是太平洋戰爭時期,從事供應軍糧米穀的臺灣人御用商人,因工作關係納入軍部指揮系統為軍屬,才穿軍屬服裝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一集》,1995年8月出版,...
日軍攻陷新加坡慶祝遊行
日治時期昭和16年(1941年)12月8日,日本軍突襲珍珠港,向英美宣戰而引起太平洋戰爭,隔年(1942年)2月18日攻陷新加坡占領後改稱昭南港。照片為臺中市財經界人士為之慶祝遊行,在彰化銀行前的合照。
出自《...
國勢調查臺中州調查員講習會
日本統治臺灣後,規定臺灣人的國籍選擇權,在限期內不退出臺灣者,認定為日本國民,而於明治38年(1905年)10月舉辦臨時戶口調查,大正9年(1920年)以後即規定每4年施行國勢(戶口)調查。第一次戶口調查時的臺灣人口數為3,818,...
乾溪獵羌活動紀念照
日治時期昭和16年(1941年)4月3日,臺灣新聞社主辦的乾溪獵羌活動紀念照片。臺灣新聞社創立於明治34年(1901年),時稱為「臺中每日新聞」,明治36年(1903年)改稱「臺灣新聞」,至大正4年(1915年)始蓋如照片背景的社屋落成,...
日治時期警察全家福照
日治時期的警員叫做「巡查」,臺灣人也有擔任巡查的,必須穿正裝的巡查制服並配戴指揮刀,照片上圖為穿著巡查夏季制服的夫妻照。下為穿著巡查冬季制服的全家福合照。係昭和16(1941)年代所攝。
日治時期,警察稱為巡查,臺灣人大都敬稱為「...
銀華新劇團開演前紀念照
照片是日治時期昭和14年(1939年)位於櫻町(今復興路四段)的天外天戲院,銀華新劇團開演前的紀念合照。
天外天戲院為臺中仕紳吳鸞旂於清光緒18年(1892年)間興建,專供吳家招待朋友的私人戲館;1936年擴建完工,有三層樓的空間,...
林仁藏結婚紀念照
日治時期昭和13年(1938年)1月3日,林仁藏先生結婚,並於東區和平街247號家門前與親族合影;坐於前排右二為母親,襁褓中未滿四個月的嬰兒為林仁德先生(前臺中市議長)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一集》,1995年08月出版,...
臺中警察壯丁團相撲大會
日治時期昭和12年(1937年)4月,臺灣總督府開始推進皇民化運動,9月在各州廳設置國民精神總動員支部,進入軍國統治戰時體制,經常舉辦青少年、壯年、婦女的防衛演習、健康競賽、治安、交通、救護等研習活動。照片是舉辦壯丁團相撲活動的紀念照...
武德之太祖母與太姑婆
日治時期昭和12年(1937年),於三塊庄(今三厝里)長弘次郎相館內所攝照片。婦人是照片提供者的太祖母及太姑婆,當時如此年紀的夫人,有許多人小時候都經歷纏足,之後受外來文化影響,才解放纏足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一集》,...
臺中長壽婦女團體照
此照片為臺中長壽會的婦人,在日治時期昭和12年(1937年)的紀念合照。每一個人都穿著當時時髦的臺灣式長衫,樸素而優雅,品格高。她們幼少時是否也曾經被迫纏足過,而長大後響應纏足廢止運動才放腳?令人臆測。
出自《...
日治時期農曆年照相
日治時期昭和11年(1936年)五十歲年紀的長工阿石伯穿上寬袖長衣,頭戴呢帽在張姓主人家的廳堂左側前面,拍下此張正式的肖像。在張家做長工有45年之長,於過年留下正裝肖像,顯得威信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一集》,...
日治時期農曆年照相
日治時期昭和11年(1936年)1月27日,在臺中州大屯郡三厝庄(今臺中市南屯區三厝里),請照相館相師所攝,相片中的人為照片提供者的伯公太張阿炳先生,因為過農曆年,穿傳統的長衫馬褂禮服,神情相當嚴肅。
出自《...
陳耿彬拿著老式相機
照片中的人物為陳耿彬先生,拿著老式相機,正在瞄準獵豔的姿勢。時間是日治時期昭和11年(1936年)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一集》,1995年08月出版,為保留照片的純樸風味,...
皇太后陛下御恩賜品傳達式紀念照
日治時期昭和10年(1935年)2月21日的照片,昭和天皇裕仁時期的皇太后,應是大正天皇皇后。日治時期常有天皇、皇后、皇太后等御恩賜品,安撫民心。這張照片沒有顯示御賜什麼物品,卻寫明〈傳達式紀念〉,仍屬殖民專制政策下的把戲。...
何子旋祭祀公業前留影
日治時期昭和10年(1935年)在臺中市何厝街54巷內的何子琁祭祀公業宅邸前留影,大門對聯云:「讀古人書,友天下士」婦人已無纏腳,似屬小康家庭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一集》,1995年08月出版,為保留照片的純樸風味,...
富裕家庭全家福照
1934年住於何厝的富裕家庭全家福合照。院子有人造大魚池,家人依其年齡所穿衣著式樣不同。有臺灣式女長衫、老式衣褲、男上衣,日本文官穿的立領西服及西裝,兒童的西裝及日本和服等,呈現時代的特色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一集》,...
臺中振海寫真工藝所老闆
日治時期昭和6年(1931年)的照片。照片中的人物為臺中振海寫真(照相)工藝所主人,旅遊三峽祖師廟時所攝,便以此照片作為該工藝所廣告明信片之發行,因此而揚名成為當時最有盛譽的照相館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一集》,...
西屯集堂擇日館張登淵全家福
本照片是日治時期1931年左右,在西屯中庄(今龍潭里)的集成堂擇日館創辦人張登淵先生,還未成年時的全家福合照。站在左邊左手拿書,右手拿扇子的年輕人就是張登淵先生;其精悍的容貌確實與人不同。從照片的男女老幼衣著與背景家屋,...
臺中州西屯女子青年團
日治時期昭和6年(1931年),國民小學畢業生,都要參加青年團的組織,為社會服務。當時的西屯隸屬台中州大屯郡,到日本戰敗後,先屬臺中縣,後於民國36年(1947年)才併入臺中市。這張照片是西屯尚屬大屯郡時,國小畢業生組織的西屯女子青年團,...
陳玲瑱的大姑婆家庭照
民國19年於臺中市內攝的老照片,是提供者陳玲瑱女士(住太平路)的大姑婆(右)帶兒子及二姑婆合照。成人穿臺灣衫褲及裙,已無纏足,穿皮鞋及布鞋。孩子穿的卻是日本式的簡便和服及木屐,是當時流行的兒童衣著,成為特色。
出自《...
日據時北屯陳傳全家福
日治時期昭和4年(1929年),北屯陳傳先生全家福合照。從男女主人所穿的白綿長衫及黑大陶衫裙,及女兒穿華麗沙綾布衫裙,大孩子穿西裝,小弟小妹仍穿傳統衣服,可以料想時代正在變遷影響家庭的實況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一集》,...
日治時期青年與兒童合照
日治時期昭和3年(1928年),在臺中市喜樂寫真(照相)館內,7個男孩以照相,喜樂的鏡頭。文官制服、指揮刀,不同樣式的帽子與服裝,是照相館為顧客照相而備用的。男孩們異於日常的服飾照相留念,也是一種快樂。從裸腳不穿鞋而嚴肅的表情,...
臺灣總督明石元二郎與臺中官員、地方有志合照
日本領臺後的第七代臺灣總督陸軍中將明石元二郎,於大正7年(1918年)6月6日就任。照片為明石總督就任後於7月26日前來臺中石與官員及地方有志合照。
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一集》,1995年08月出版,為保留照片的純樸風味,...
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臨臺中歡迎會
日治時期明治31(1898)年2月26日陸軍中將兒玉源太郎為第四代臺灣總督就任,同時就任的民政長官為科學家出身的後藤新平。任內於明治36(1903)年12月發佈「有關土地大租權確定」的律令,調查土地業務成功。...
觀菊吟詩會紀念照
日據昭和9年(1934年)11月菊花盛開時,組織臺灣文化協會、臺灣地方自治聯盟,推動臺灣議會設置運動的林獻堂等,舉辦觀菊吟詩會,於臺中彰化銀行前合照。
照片出自《台中市珍貴古老照片專輯第一集》〈人物與服飾篇〉(第4頁),...
大甲鎮志-開墾篇
大甲開墾篇,分成史前遺址的探究、道卡斯原住民的追查、清代大甲土地道光年間至日治初期的開墾紀錄、大甲街市及郊區等各里聚落的形成、開墾工程與社會現象,並有本區之地名解釋。
大甲開發早,早在明鄭即有屯田。清雍正以後,大甲溪以北設淡水廳,...
大甲鎮志-文化篇
大甲鎮志為大甲區公所委託廖瑞銘擔任總編纂,期望將大甲鎮數百年來的發展,做有系統地整理與詮釋。文化篇則敘述了鄭氏時期至直轄時期,大甲地區的文學、出版、民俗技藝、戲劇音樂、藝術及文化活動等領域的發展。
歷經2年多的撰稿與修正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