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定三級古蹟臺中林氏宗廟
1917年6月15日,有一群住在中部地區的林姓各宗族的宗長、族長們,搭乘各式交通工具,前往位在臺中後驛附近的花園町「瑾園」聚會,擘劃著對未來建築宗廟的宏圖願景。從1919年正式動土開工,位在臺中市國光路上的林氏宗廟這棟已經滿一百年的古建築...
石岡萬安宮
本物件為石岡萬安宮拜殿。萬安宮主祀太子元帥(俗稱三太子),另有供大太子和二太子,龍邊則供奉關聖帝君,虎邊則供奉註生娘娘。目前本寺建築現況主要是在民國57年改建而成,廟宇空間可分為廟埕、拜殿、正殿以及籠邊虎邊的偏殿。建築結構主要為石製,...
沙鹿紫浩宮
從外表看,紫浩宮不像是廟。位於沙鹿市場大同街105巷內,隔著巷道兩對面的透天三樓厝;右邊兩連棟、左邊三連棟,些許黝黑、陰森,前有大香爐,後邊隱隱可見神龕、神像。這,確實是廟。巷道兩邊,樓上、樓下算起來,紫浩宮有十多處殿廡神龕。...
沙轆觀音亭
沙鹿熱鬧的中山、沙田路口,遠望大榕樹掩映飛脊,隱隱有金碧雙龍蟠踞。近看,五個漆金大字「南海觀世音」。這間不太像廟的觀音廟就是「沙轆觀音亭」。說不太像廟,是因側居大馬路邊小小三角公園旁,全無腹地、廟埕,堪比土地公祠。但要說不是廟,...
義聖宮
沙鹿有兩間主祀關聖帝君的廟宇,區南是南斗宮;位於沙鹿區最北鹿峰里的,則是本文的主角---義聖宮。本宮坐東朝西,為五開間二進三層建築,左右有廂廊並鐘鼓樓。宮體建築外分三層,但因大殿挑高,故大殿僅分二層:一樓奉祀主神關聖帝君,...
埔子慶安宮的「宴王」
埔子慶安宮主祀神明,是李府千歲。農曆七月一日,就是李府千歲聖誕;此日也是本宮一年中最大節慶。慶祝生辰的活動,從前一晚就開始了。因為子時一到,就是一日之始。所以前日晚間,即有道士作法暖壽。次日上午,也有儀式誦經慶生;廟前戲台,...
埔子慶安宮
沙鹿地區有三間廟都叫「慶安宮」。其中埔子里慶安宮,不僅是埔子地區居民信仰中心;還是這三座宮廟中,歷史最悠久,同時也是香火最盛者。埔子慶安宮坐落於埔子里鎮慶街110號,廟體坐東朝西,為三開間單殿兩層左右鐘鼓樓建築。廟中主祀李、朱、池、吳、...
南勢慶安宮
南勢慶安宮是南勢坑地區居民信仰中心,廟中奉祀主神為玄天上帝。之所以加註「南勢」,是因為不遠的埔子里,也有一座慶安宮。而沙鹿區的東北角,還有一座西勢里慶安宮。三廟同名而異神,就只好在廟名上加地名了。本廟中神明---玄天上帝,又稱北帝、...
南斗宮
海線沙鹿地區,有兩間主祀關聖帝君的廟宇,南勢里的南斗宮便是其中之一,又稱「關帝廟」,也是歷史較悠久者。若按廟中「南斗宮重建誌」記載,本宮始建年代是在1853(清朝咸豐三)年,1910(日據明治四十三)年曾經改建,而在大約四十年前,...
2020年沙鹿市場大普渡之「紙紮藝術」
沙鹿「市場大普渡」的法壇,是普渡期間,請來神明後,讓諸神明暫厝之所,也是道士行諸般法事的地方。理論上,在立了「燈篙」,升了「孤魂燈」,召來孤魂野鬼後。這些「好兄弟」要先向神明所在處――也就是法壇,來「報到」。「市場大普渡」會場的法壇,...
2020年沙鹿市場大普渡之「賑孤」
農曆八月一日沙鹿「市場大普渡」中,有個儀式,同時也是許多民眾翹首以盼的,便是「賑孤」了。話說,普度會場,一般民眾大都在供桌兩側的夜市走逛。停車場的普渡法壇,雖然旁邊還有個理應招攬人氣的歌仔戲台,卻是整個普渡盛會中,唯一可以不必人擠人的地方...
2020年沙鹿市場大普渡之「盛筵」
農曆八月一日沙鹿「市場大普渡」,其實不只市場,是整個沙鹿一年最大的盛事。說是普渡,當然重點就在對孤魂野鬼放賑飲宴。然而,對沙鹿本地甚至鄰近地區的居民而言,去「市場大普渡」逛逛,也是七月節裡的大事。那麼,到底逛些什麼呢?以下便一一道來...
2020年沙鹿市場大普渡之升「孤魂燈」
照片由蔡君逸提供。農曆七月臺灣各地都會有普渡凡行建醮之事,必然有個「豎燈篙」儀式;儀式的目的,是以此昭告神明或是陰間的鬼魂。沙鹿的「市場大普渡」也不例外,既然是普渡,便要讓好兄弟來此享用。「燈篙」立起,就等於是對孤魂野鬼發出邀請。在沙鹿,...
2020年沙鹿市場大普渡之「獻敬」
沙鹿「市場大普渡」,有一個特殊的儀式---「獻敬」。八月一日普渡前一天的下午五點,沙鹿市場中眾攤商的精神寄託---紫浩宮,事先即在市場停車場建法壇,架燈牆,豎燈篙;邀請道士,來行諸般法事。
法事之初,須由道士念誦經文,...
2020年沙鹿市場大普渡
沙鹿「市場大普渡」,是沙鹿地區年度大事。一般而言,「普渡」是在農曆七月份「鬼門」開之時。大部分地方會選在七月十五日中元節當天,行「普渡法會」;至遲,也會在七月最終日舉辦,如苗栗苑裡「市場大普渡」即是。
沙鹿「市場大普渡」特殊處,...
白令旗
五營神兵(將寮裡俸祀的對象)是民間王爺信仰的一環,又稱五營將軍,其造型雖簡單,但象徵十萬兵馬神力,戍守庄頭庄尾,可防止邪魔歪道入侵,五營以泰興宮為中心,依五行方位而設。庄中信眾每逢農曆初二、十六,庄民會輪流負責敬備牲禮、果、品,與馬草、水...
綠令旗
五營神兵(將寮裡奉祀的對象)是民間信仰的一環,又稱五營將軍,其造型雖簡單,但象徵十萬兵馬神力,戍守庄頭庄尾,可防止邪魔歪道入侵,五營以泰興宮為中心,依五行方位而設。庄中信眾每逢農曆初二、十六,庄民會輪流負責敬備牲禮、果、品,與馬草、水,...
弼教堂匾
位在泰興宮後方的弼教堂,主祀三尊恩主公,左右同祀關平太子即周倉將軍,兩邊側殿則供奉十殿閻王及城隍爺。據庄民相傳,廟旁住家常於深夜時分聽到拍案聲及腳鍊聲,像是城隍爺在夜審辦案,所以庄民對弼教堂都非常敬畏。弼教堂最初是為戒除庄民吸食鴉片而設立...
中營的黃令旗
此照片為中營的黃令旗,為談佳琪小姐所拍攝。
五營神兵(將寮裡俸祀的對象)是民間王爺信仰的一環,其造型雖簡單,但象徵十萬兵馬神力,戍守庄頭庄尾,可防止邪魔歪道入侵,五營以泰興宮為中心,依五行方位而設。庄中信眾每逢農曆初二、十六,...
泰興宮天公爐
此照片為一般廟宇的天公爐常放置於前殿中門門口,但泰興宮的天公爐是置於後堂,是屬典型的客家廟宇空間配置,為談佳琪小姐所拍攝。
一般來說,泰興宮的三山國王神殿被稱為「前堂」,而位於其後方建築的弼教堂則被稱為「後堂」,...
泰興宮龍神前的化胎局部特寫
此照片為位於泰興宮弼教堂後、龍神前的化胎局部特寫,為談佳琪小姐所拍攝。
化胎,從風水概念來說,化胎承受天地之氣、孕育一切事物,是客家傳統家宅最重要的區域,而化胎也有如家宅的靠背般,在風水上象徵安穩。古早客家興建的夥房落成時,...
泰興宮龍神
此照片為泰興宮龍神,為談佳琪小姐所拍攝。
龍神,為客家建築特有的神明,無論廟宇、住家在神龕下通常設有祭祀土地龍神的香位,因為客家人相信經由「牽龍」儀式將天地山川的靈氣導引前來廟宇、家宅鎮守,可以保佑地方平安及五穀豐登、子孫滿堂。...
泰興宮
泰興宮,籌建於咸豐辛亥元年(1851年),於咸豐丙辰六年(1856年)建造完成,從開始建廟道落成,花了將近六年的時間。就泰興宮興建時間來看,顯然是在庄民於大茅埔拓墾有成後,才集資興建。當時建廟的發起人,是大茅埔墾佃首張寧壽,...
軟埤坑伯公廟一隅
此照片為軟埤坑伯公廟一隅。該廟雖不見水德星君塑像,但由廟聯前兩字,可推測該廟曾祀水德星君之實,為談佳琪小姐所拍攝。
伯公信仰,土地公信仰在臺灣可說是漢人最普遍的信仰,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對其就有不同的稱謂,如閩南人稱之為土地公,...
食水坑伯公廟一隅
此照片為食水坑伯公廟一隅,為談佳琪小姐所拍攝。
伯公信仰,土地公信仰在臺灣可說是漢人最普遍的信仰,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對其就有不同的稱謂,如閩南人稱之為土地公,而客家人就稱之為伯公。就大茅埔而言,從早年勘查地理一直到後來的開圳建庄,...
三板橋伯公廟一隅
此照片為三板橋伯公廟一隅,為談佳琪小姐所拍攝。
伯公信仰在臺灣可說是漢人最普遍的信仰,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對其就有不同的稱謂,如閩南人稱之為土地公,而客家人就稱之為伯公。就大茅埔而言,從早年勘查地理一直到後來的開圳建庄,...
庄頭伯公廟一隅
此照片為庄頭伯公廟一隅,為談佳琪小姐所拍攝。
伯公信仰,土地公信仰在臺灣可說是漢人最普遍的信仰,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對其就有不同的稱謂,如閩南人稱之為土地公,而客家人就稱之為伯公。就大茅埔而言,從早年勘查地理一直到後來的開圳建庄,...
沙鹿北勢頭青山宮的巨型交趾燒
沙鹿北勢頭青山宮,因為中港特定區計畫,廟地與道路用地重疊,不得不遷建,新廟在民國九十三年落成後,廟方因應信眾要求,又在正對面興建青山樓,整體工程在民國一百年完工。而這青山樓建築,最引人注目的,應該就是正對青山宮的立面上,...
沙鹿北勢頭青山宮「青山遷建沿革紀要」石碑
面對青山宮,在北側東晉路邊,矗立著並排的兩方石碑。左碑,就是這方「青山宮遷建沿革紀要碑」,立於民國九十三年;當年青山宮甫遷建完成,所以立碑誌之。青山宮的重、遷建,是有一段複雜歷史的。青山宮在乾隆五十二年立廟後,在嘉慶六年改草頂為瓦頂,...
沙鹿北勢頭青山宮的「青山王沿革誌」石碑
面對沙鹿北勢頭青山宮的左手邊,也就是虎門前方,矗立著兩方石碑,右邊的花崗岩石碑,就是青山王沿革誌碑。本碑內容,敘述青山王---也就是靈安尊王的生平與靈異事蹟。本碑刻作於民國六十九年,當時光緒年代的舊廟被重新改建,新廟才剛竣工落成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