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茅埔庄河流相對位置圖
此圖片為大茅埔庄河流相對位置,參考慶成五街巷弄內的慶東社區導覽圖繪製,為談靜柔小姐所繪製。
由於先人的開圳闢溝,讓大茅埔庄成為客籍移民可以長久耕種生養的好地方。從風水觀來看,人們認為開鑿圳道能帶來財氣;另一方面,從實用性來看,...
《茅埔成庄:東勢大茅埔客庄的過去與未來》空拍慶東里街庄
此照片為空拍慶東里街庄,巷道整齊防禦規劃嚴密的大甲溪邊村落,為林俐均小姐所拍攝。
大茅埔庄在墾首張寧壽的領導下有詳細巷道規劃,庄內道路、庄外田地井然有序,但由於投資水圳的興築,耗費甚大,從遺留的古文書可以見到,...
跟著廖添丁去旅行-高美濕地生態紀行
這是一份發行於2015年3月31日跟著廖添丁去旅行的導覽摺頁,由臺中市清水區公所發行、牛罵頭文化協會負責撰文及編輯,特別規劃由廖添丁作為清水旅遊的代言人,帶著大家清水趴趴走,導覽摺頁內容分成來去清水散步、廖添丁的故鄉趴趴go、...
高美濕地夕陽
台中清水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,廣達700多公頃的灘地,隨著每天潮來潮往的海洋藍天景觀、退潮後的雲林莞草草海景觀,加上充滿生機的招潮蟹、彈塗魚等底棲生物,造就了高美濕地成為台灣最漂亮的生態景觀觀賞地點,...
高美濕地木棧道
2004年高美濕地公告為高美野生動物保護區之後,成為中台灣最佳的自然生態教室,每逢星期假日總是吸引無數的遊客,為了解決遊客自由下灘地,踐踏雲林莞草區所造成的生態浩劫,臺中市政府農業局經由專家會議建議,...
高美濕地的風力發電機組
台中港風力發電站位於台中港北側防風林區,共有18座發電機;高65 公尺,葉片直徑68.6公尺。採用荷蘭Zephyros Z七二型風力發電機,每部機裝載容量可達兩千瓩,一年發電量高達四百八十八萬度,可供約一千兩百戶一年用電量,...
灘地的兩棲魚類-彈塗魚
彈塗魚又名「泥猴」、「石貼仔」,全身呈泥灰色,眼睛長在頭頂而凸凸的,眼睛長在頭頂上,總是志得意滿,隨著潮汐的旋律跳躍舞動,向大家展示側身的美麗花紋。彈塗魚能用濕潤的皮膚和鰓室中的水分呼吸,能夠適應半水半陸的潮間帶環境,棲息於河口水域、...
高美濕地遊客中心
高美濕地遊客服務中心位居清水大排與高美十二甲海堤的交接處,建築設計師結合當地地形地貌及圳溝等特色,一座高約2層樓的建築物,無論建築造型或樣式,都非常符合及融合當地的環境與景觀。供頂樓的景觀平台賞夕照、風車之美,...
光復新村環境教育摺頁_植栽
以光復新村、舊教育廳、北溝故宮山洞等文資保存事蹟,臺灣花園城市發展協會獲得2015年第三屆國家環境教育獎優等。這是臺中市環保局委託辦理,光復新村為主題,推動環境教育的文宣。房舍櫛次鱗比,綠樹茂盛如蔭,光復新村的美好環境品質,...
沙灘上的提琴手-招潮蟹
招潮蟹屬於沙蟹科,台灣俗名「大腳仙蟹」、「大螯仙」、「夯白扇」、「大小管」,是高美濕地最大家喜愛的底棲生物;雄蟹經常揮舞大螯,姿勢優雅有如沙灘的提琴手。
雄性擁有一對大、小螯,大螯生長在左或右邊,雄蟹會揮舞大螯來求偶、...
爬藤植物-濱刀豆
濱刀豆(Canavalia rosea),與馬鞍藤同為高美濕地重要的定砂植物,又名「肥豬豆」、「肥刀豆」,為豆科(Legumen)刀豆屬(Canavalia)植物,廣泛分布於熱帶地區,...
海濱花后-馬鞍藤
馬鞍藤屬於匍匐蔓性植物,是砂岸最前線的植物群落,為防風定砂植物,為砂灘的守護神。馬鞍藤(Ipomoea pes-caprae)別名厚藤、鱟藤,為匍匐性多年生草本植物,與牽牛花同屬旋花科,莖極長,節上生根,全株光滑,葉先端凹裂,形如馬鞍,...
水筆仔
高美濕地水筆仔生長在清水大排出海口一帶,為典型的胎生植物,胎生苗似筆狀,故名水筆仔,水筆仔樹皮富含單寧,故莖表皮呈紅褐色。葉對生,白花,花期5—7月,近年來已開始蔓延至北側的雲林莞草區。
雖然水筆仔的對生態環境,有其重要性,...
台灣特有種-雲林莞草
雲林莞草(Bolboschoenus planieulmis)屬單子葉植物亞門、莎草科雲林莞草屬,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。具有深棕色的地下根莖。地上莖三角形,高可達20-100公分。葉少,線形,長15-50公分。5、6月從近莖頂長出頭狀化序...
青桐林生態產業園區-半面山
圖為霧峰青桐林生態產業園區半面山一景。此地點位於九九峰山區,其地形因造山運動抬升礫石層,使岩層露出於地表。九九峰山區自1999年九二一地震後,各山頭土石崩落,形成光禿禿獨特地景。2000年行政院農委會於依文化資產保存法,...
中和崎下伯公V.S榕樹
中和崎下土地公位於新社區中和村往溪頭路上的十股林附近,原於楓樹下用石頭堆成,約30年前第三度重建,廟主體屋頂曲脊做成馬背形,廟後種有大榕樹、桂花等植物。順帶一提,此間廟中供桌為怕有心人將它搬走,還用大鎖鍊將它鎖起來呢!廟左側是榕樹,...
食水井福德祠V.S.九丁榕
土地公廟占地寬廣約一分地左右,廟後有一棵新社鄉最大棵的九丁榕,一棵菲律賓石朴,樹木結果期間有許多鳥類聚集覓食,如五色鳥、白頭翁、紅嘴黑鵯、畫眉鳥、綠繡眼等非常熱鬧,恍如置身鳥園。林麒鳳老夫妻說這棵九丁榕很多人稱它陰陽樹,...
三嵙口興隆福德祠V.S榕樹
廟處於一個十字路口處,廟前是興隆路,左前方是白冷圳馬力埔支線上游,鄰近水源,所以偶爾會看見善變蜻蜓、紫紅蜻蜓停來飛去;廟左方有一棵榕樹,樹下設有一座涼亭,有兩副桌椅,其中亭外石桌上還印有象棋棋譜,提供庄民閒暇時另一種消遣,真方便啊!...
茅埔角福德祠土地公V.S.楓香、樟樹
茅埔角伯公廟位於協成村上田寮的茅埔角,經訪談得知金日治時代就有了,起初由三個石頭砌成,曾經是茄苳寮蕉農經過的休息小站。廟後方有一棵樟樹和兩棵楓香,生長狀況還不錯,但是根系也是被一層層冷冰冰的水泥覆蓋住,因為水泥過於堅固,...
下田寮福德祠V.S楓香、楠木
位於協成村下田寮,廟體簡約樸素,廟外觀用磁磚黏貼,以磚紅色為主淺藍色貼邊,正脊做成幾何圖案,兩端還有雲朵圖案,曲脊做成馬背形,脊頭畫有星辰,樑上的紋路則為幾何曲線;廟門為三川門的形式,同為洗石子材質加上藍線修邊;...
下水底寮福德祠V.S.榕柏樹
水底寮福德祠廟坐北朝南,該祠組群規模由外圍牆、天公爐、廟埕、拜亭、伯公祠、金爐等所組成,為單殿帶拜亭式廟宇建築。相傳清道光6(1826)年彭財振、陳官壽等入墾水底寮,為祈開墾順利立水底寮伯公奉祀,至日昭和11(1936)年,集資建廟,...
下水底寮福德祠-慶西祠V.S.榕樹
土地公廟的左前方有一棵大榕樹,根據訪談當地耆老劉志發先生口述,土地公大榕樹的前身是為十幾棵大楓樹,三十九年改建廟時才將之全部砍除,建廟完成後由當時村長林正源先生購買榕樹苗,請當地羅漢腳(單身漢)李來寶先生栽種的;...
下坪(矮山坑)和愛伯公V.S.薄姜木
廟後有三棵老樹環抱在一起,其中一棵為薄姜木,謝意祥的祖父從苗栗縣公館遷至此地時,就有這土地公及薄姜木,迄今已80多年。據說,以前水底寮圳旁邊沿線,為了防範原住民的侵犯而祀奉了很多的土地公,如今約僅留此處的一個小小土地公。薄姜木樹枝參差,...
新二村福德祠V.S楠木
土地公廟位於新二村東山街,只供奉一尊土地公神像,為「陽明山計劃」(俗稱疏開仔)遷村居民重要的民間信仰。楠木高聳直立的長在廟的右側,好像因為四周給人太狹礙的空間感,樹木也自覺要長得比周圍建築還高,才能照到和煦的陽光,...
崑山糖部坑伯公V.S.雀榕
雀榕座落於一片果園中,擁有約200多年的樹齡;是七分庄民,童年時期遊樂嬉戲的地方。高度不高的雀榕,樹冠很寬,樹的主幹有許多其他細小的枝幹纏繞一起生長,有腐朽的情況,但神奇的是雖有枝幹杇壞,卻也不斷長出新的枝幹(年年生年年死),...
崑山糖部坑伯公
伯公為客家人的土地公俗稱,在古典中還有土伯、土正、社神、社公、后土、土地等諸稱,所指的都是地方鄉里的土地神祇,主要護佑地方五穀豐登、四境平安,是一般最常見的漢人信仰。
崑山七分糖廍坑伯公座落在崑山國民小學後方,一棵雀榕的樹下,...
七分火燒排伯公V.S.楓香
老楓香在靠近地面就分岔兩枝,樹幹粗大胸圍約 3.15公尺、高約18.29公尺,樹齡約有壹百多年,枝葉茂盛,樹幹上有海州骨碎補及椆櫟柿寄生植物,台灣原生的龍爪蘭在此也生機勃勃。每到秋季整棵楓香樹葉變黃,猶如大地的彩繪者,到了冬天楓葉飄落滿地...
崑山七分福德祠V.S.樟樹
樹齡約250年的古樟樹為台中市政府列管的百年老樹之一,有些樹幹已有腐朽的情況,縣府為保護老樹不被雷擊,裝置了避雷針。由於此處的樟樹數量很多,樹齡也都在100多年以上,因此形成了一個神木群,在這些老樹身上也長滿了附生植物有崖薑蕨、槲蕨、...
大南水尾伯公V.S.樟樹
台中市政府於將此棵樟樹列為「台中市珍貴老樹」,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 /樟科,樹頭粗壯,枝幹分叉伸展範圍很廣,樹形巍峨。胸徑2.3公尺,胸圍7.2公尺,樹高約18公尺,樹冠幅約500平方公使,推測樹齡約400年。...
大南水頭伯公V.S.樟樹
樟樹Cinnamomum camphora / 樟科樹齡約500年樹圍7.55公尺、樹高21.79公尺周邊動物:白頭翁、綠繡眼、紅嘴黑鵯、五色鳥、珠頸斑鳩、樹鵲、繡眼畫眉、洋燕、 四黑目天蠶蛾。周邊植物:江某、雀榕、桂竹...